近年來,澧縣術兵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采取“藠果+水稻”輪作的模式,增加每畝土地經濟效益,同時也幫助村民拓寬了就業增收渠道。
在澧縣術兵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王家廠鎮長樂村的基地內,二三十名工人正拿著鋤頭,將一顆顆藠果種子根部朝上,整齊地播種在平整好的水稻田里。
合作社負責人游術兵原本是水稻種植大戶,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效益,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前往津市、大堰垱鎮等地考察藠果產業,認真學習藠果種植技術,并采取“藠果+水稻”輪作的方式開始嘗試種植。
澧縣術兵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游術兵:
這種種植方式比較好,因為稻谷收割以后留下一層草木,草木埋在地下能起到肥沃土壤的作用,而且種稻谷以后進行水淹,地下的蟲就淹死了,再種植藠果,品質也會提升。
3年來,合作社摸索出了一套能提升藠果產量和品質的科學種植方法,即采取行距15-20厘米,株距5-8厘米,畝平約3.8-4.2萬株的標準進行種植,種出的藠果結構緊湊、潔白晶瑩,深受市場青睞。
澧縣術兵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游術兵:
一畝地產量大概在4000到5000斤,今年的藠果行情比較好,市場價格一般在每斤兩塊左右,最高能賣到兩塊五,一畝地收益在8000到10000塊左右。
通過“藠果+水稻”輪作的種植模式,相比傳統農作物輪作每畝經濟收益提高了近4000元,合作社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20多畝發展到了現在的140多畝,每年為20多名在合作社務工的婦女總計發放工資30多萬元。
澧縣術兵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游術兵:
下一步,我準備擴大水稻和藠果的輪作面積,自己種好了就可以發展周邊的農戶跟著我一起種植,共同致富。
來源:澧縣融媒體中心
作者:翟濤 李藝成
編輯:胡玲